
看过电影,看过希区柯克、宫崎骏等导演的分镜稿吗?那些纸页上的线条、删改与注释,不仅是拍摄的蓝图,更构成了另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。正在上海荣宅展厅举行的展览“一种语言:电影分镜艺术与其他视觉创作”上,希区柯克、宫崎骏、贾樟柯等三十余位电影导演的分镜稿,被置于公众视野,观者也仿佛穿越回一个个经典影像的诞生时刻。
《白雪公主》的分镜头
据悉,“一种语言”首站于今年上半年在意大利米兰展出,此次上海荣宅的展览在米兰首展基础上,更广泛探索各种电影制作方法,突出并深化对亚洲电影,尤其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电影的研究。展览汇集30余位电影导演、摄影师、视觉艺术家、平面设计师、动画师、动作设计师的作品,内容跨越1940至2024年,涵盖500多件作品。
《米老鼠》
《柏林苍穹下》著名的镜头的最初设想
《超人》的想法
电影分镜展现鲜少被人揭示的电影制作过程;分镜肩负着技术实现的功能,在电影拍摄之前,它们皆是导演创想与构思的可视化载体。作为灵活且富于变化的工具,它们用来传达工作大纲,帮助协调片场内外各方演职人员的活动。“分镜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性电影材料,如情绪板、设计草图、剪贴簿、工作笔记、照片和标注等视觉材料,主要服务于实用性的交流目的,常常需要被复制、传真、通过电子邮件传送、张贴或以其他方式传阅,它们极少被视为独一无二的作品。”策展人介绍。
30余个展台上,每张展台对应一部电影。台灯下,一个个展台如同一个个绘图桌,细看上面还有导演(或创作者)留下的痕迹。从弗莱舍工作室到华特迪士尼制作公司,分镜艺术最早为动画创作服务——不仅规划动作节奏,也赋予角色鲜明的性格与情感。展览中展出《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》(1937)、《幻想曲》(1940)等影片的分镜草图,展示出迪士尼动画师如何塑造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,并在二维空间中塑造三维感的叙事结构。没想到童年时喜欢的动画《白雪公主》的草图会是一组令人感觉恢弘的画面,纷乱的铅笔线条营造出景物和人物性格的心理刻画。
展览现场
展览现场
宫崎骏的分镜页往往附有密集的文字与表情注解,揭示导演对每个动作、节奏乃至心理波动的预设。
希区柯克1940年的《蝴蝶梦》对应展出了匿名艺术家为曼德利庄园绘制的视觉草图,阴影、透视与光线的安排预示着影片的悬疑气息。
而在情节主导性更强的电影中,分镜往往用于细化关键事件或场景。郭帆执导的《流浪地球2》,由费学豪绘制的分镜图,其画面生动反映了影片惊险刺激、令人眩晕的节奏;以及电影分镜画师、导演加布里埃尔·哈德曼为诺兰2014年电影《星际穿越》中惊心动魄的海啸场景绘制的图稿;以及马丁·斯科塞斯为1980年电影《愤怒的公牛》中舒格·雷·罗宾逊与劳伦·达修耶的拳赛所绘的分镜图。
荣宅的展出场地也赋予了这场展览以电影感,桌台的排列营造出流动的节奏感,似若引领穿梭于不同房间中的观众穿越电影的每一帧画面。这一体验更是让观众充分体会分镜图的本质——不仅仅是静态图像,更是电影叙事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富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